西红柿论坛 » 番茄王国议事厅 » 转一则有趣的消息:世界银行任命林毅夫为首席经济师

页: [1]

thenew2008-2-5 07:50 AM
转一则有趣的消息:世界银行任命林毅夫为首席经济师

世界银行正式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为该机构首席经济师。

林毅夫不仅是世界银行首位华人首席经济师,同时也是世行历任首席经济师中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发表声明说:“林毅夫是世界银行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师,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方面的专家,他给世界银行集团带来独特的技术和经验。”

而路透社同时引佐利克表示,希望林毅夫的加盟可以加强世界银行同中国的合作。

[color=RED]56岁的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他在台湾大学农工系就读期间转入台湾凤山陆军官校,毕业后又考入国立政治大学企管研究所并得到硕士学位,后进入台湾陆军服役。

1979年5月,当时任陆军上尉的林毅夫在金门服役时,游泳过海到福建厦门。他此举被台湾视为“叛逃”。

林毅夫1982年取得北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硕士,随后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留学生。 [/color]

1987年,林毅夫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位“海归”经济学家。 1994年,林毅夫等人在北京大学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他本人出任主任。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普遍被视为中共决策部门的重要的“智库”。

thenew2008-2-5 07:53 AM
[url]http://www.chinanews.com.cn/tw/lajl/news/2008/01-22/1141849.shtml[/url]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在中国经济学界,能用“传奇”二字形容而决无夸大的学者,莫过于刚刚荣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他的人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事业如是,爱情亦如是。他和夫人陈云英,每年两会期间都是风头无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夫妻档,传媒争相围拥采访。□

  抱球泅海投奔大陆

  现年五十五岁的林毅夫,三十年前是国民党金门马山驻军的一名连长,本名林正谊。在一九七九年的五月十六日夜,他做了一个惊人的抉择,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大陆厦门。此后,他改名为林毅夫,开始了在大陆的新生活,而在台湾,他的名字被列入了“失踪者”的名单,但留在台湾的新婚妻子陈云英心里知道,丈夫是到了大陆。

  林毅夫在给台湾亲人的家书中阐明了自己当年选择投奔大陆的心声:“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意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

  负笈美国破镜重圆

  林毅夫到大陆后,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后来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教授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一九八六年,在台湾的妻子得知丈夫在美国求学后,也留学美国,夫妻两人相隔七年之后,终于在大洋彼岸团聚。林毅夫的执着和陈云英的痴情,让人肃然起敬。

  林毅夫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林毅夫作为改革开放后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者,与开展特殊教育研究的妻子回到北京。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就职,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陈云英则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从事残疾人智障人士教育等工作。

thenew2008-2-5 08:03 AM
[url]http://tw.people.com.cn/GB/14810/14860/1740938.html[/url]

[img]http://tw.people.com.cn/media/200303/10/NewsMedia_35078.jpg[/img]

坐在记者面前的陈云英女士端庄大方,她说自己当选新一届的全国人大台湾团代表,得到最高的荣誉是先生每天第一个起来说:「我来煮咖啡。」此前,都是她为丈夫泡茶。她的笑容非常甜美。有「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之称的陈云英,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太太。

……

    陈云英说:「我的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判断中国将在这个世纪的崛起,走向强盛。他回国一年后写过这样的文章,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知识分子的参与,这种参与必须投身于其中,不是在美国,或是在别的什么地区,帮助中国做什么什么,而是把自己献出去,他自己说他从年轻到现在没有改变。包括我自己也没有改变。我们两个人对事业的理想,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作为知识分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气,都是一样的,这部分的我很男性化。」

    与自己的先生一样,陈云英也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女性。林毅夫「失踪」后,她带着一双儿女在台湾艰难地生活着。大哥曾经说:「你好长时间都没有笑脸,你有事情瞒着我。」陈云英相信当时和大哥说的一句话,大哥一定到现在还记得:「他能够这样走了,就是他对我有绝对的信心,我能够处理好我自己。」
……

    陈云英一九八三年通过TOFEL考试,赴美留学,与先期到达美国的林毅夫会合。此前,她一直非常刻苦地学习英语、读书。「我现在看到孩子们就特别希望他们有理想,我觉得一个有理想的人,当他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他比较有承受力。我那个时候一直有一个理想,要留学读书。我就要抓住任何一个学英语的时间学英语。我读书的愿望让我不至于陷到苦恼里面,把我有限的时间用到我该做的事情里面去。」

    她在美国相继拿到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一九八七年回到大陆,创建中国第一个特殊教育研究室,编写中国第一套特殊教育丛书,创办中国第一本特殊教育杂志,创办第一个特殊教育网站。陈云英的名字已经同中国当代特殊教育的许多个第一紧紧连在一起。

    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女承父业,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谈到孩子们,陈云英乐得合不拢嘴:「他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穿了北京大学的一件很大的T恤,上面写着『祖国万岁』,还有很大一个国旗。女儿跟他爸爸的工作更接近些。一米七五的个子,大眼睛像她父亲,白白的皮肤像我。家庭里面很多事情都是耳濡目染,有的时候身教重于言教。他们觉得父母哪些部分是值得敬爱的地方,他们会去学习模仿。」

    「我跟我的小孩讲,我们的家乡来自台湾,父亲是宜兰人,我是台北人。我们到大陆工作了,你是大陆人,台湾和大陆是同祖同宗,同文化同血脉。我的两个孩子也都爱北京、爱台湾。他们也都申请回去,并且获得了批准。女儿回去了,台湾因为有《兵役法》,儿子马上要去美国留学,看爷爷的话,就要去服两年兵役,这样的时间安排不太适合他,所以放弃了回台湾。」

……
    「您最怀念家乡的哪些东西?」听到记者这个问题,陈云英的眼中似乎划过一丝难以言状的东西:「你问这个问题会让我想家。我其实非常想念台湾的生活,也经常还感觉那部分的我仍然存在。如果问台湾什么事叫我怀念,台湾几乎没有什么事不叫我怀念。台湾有很多小吃,还有我那些姐妹们说话那种好嗲的感觉,我还很怀念台湾的那些旅游胜地,比如说日月潭、垦丁公园、横贯公路,我们在读中学的时候经常参加活动。那么几乎爬山队、登山队呀,几乎没有地方不去的。我的蜜月旅行是在垦丁公园度过的。我在梦里还想见垦丁公园美丽的样子。还有我先生家乡宜兰的冬山河,我也非常怀念。」

    陈云英说:「我爱台湾,我爱中国。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跟着我的生命走到尽头。这两部分的我,在我的灵魂里面是不可以切开的。我经常跟我的先生最甜蜜的时刻,我就看着他说:『我最美好的愿望就是,当你回家的时候,我足够长寿陪着你回家。』这一直是我最美好的愿望,但我知道这条路是相当的漫长。」

[[i] 本帖最后由 thenew 于 2008-2-5 04:10 PM 编辑 [/i]]

thenew2008-2-5 08:07 AM
[url]http://news.163.com/06/0305/17/2BFEITFI0001124T.html[/url]

80年代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教授途经北京,到北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校方让林毅夫为他当翻译。短暂的相处,舒尔茨对这位年轻人的学识、人品赞赏备至,回国后即让美国芝加哥大学来函,希望林毅夫能成为他的最后一位博士研究生。林毅夫很快就办好手续,兼程奔赴芝加哥大学求学。踏上美利坚国土后,他立即通知在台湾的妻子来美国相见。陈云英接到信后,真是“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她本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准备赴美读硕士,这下真是“即从蓝天穿云去,便赴异国会林郎”了。

……

半年后,一家4口终于在美国团聚了。孩子们见到久别而陌生的爸爸时,高兴极了,他们的爸爸英俊潇洒,有学问,好让他们骄傲。陈云英从小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深知相夫教子为本职之一。于是她一边读书,一边抚育孩子。儿女刚到美国,语言不通,上学和上幼儿园很不习惯,陈云英循序渐进,开始让孩子上几个小时,后来去半天,然后再多去几个半天,其他时间就让他们在家里玩耍。这种时候,经常是陈云英一边两手按着打字机键盘做作业,一边把头转向孩子大叫:“别吵了,妈妈要读书。”陈云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1年半时间得到了特殊教育硕士学位的。她再读博士时,没办法时时照顾孩子了,只好把他们反锁在家里,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无奈中陈云英只好嘱咐孩子:“妈妈不在家时,无论谁叫门都不要开,有人来电话,你们千万不要说妈妈不在家,就说妈妈在睡觉。”直到现在,她在美国的朋友还说:“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你怎么老在睡觉。”就连陈云英的导师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勤奋的中国学生怎么老睡觉?

很多人认为陈云英很苦,但她说:“苦和幸福没有衡定的标准。思念丈夫,想念孩子这是苦,要读书也是苦。我想要的都得到了,见到了丈夫,接来了孩子,读成了书,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陈云英拼命地读书,其实是用做事来压倒相思之苦,否则那段日子太难熬了。她说:“现在看来,那段时间既成全了我,成全了丈夫,也成全了我们的家庭。”

各得其所

1987年,陈云英没来得及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孩子与先期回国的丈夫在北京团聚了。从那时开始,他们才成为完整的一家人。但陈云英没有把自己关在屋里当太太,她要尽自己所学为更多的人服务。7年来,她到处奔波,足迹遍布东南、东北和中原大地,在全国10个省的普通师范学校开展特殊教育课程的试验。她提出的多种形式办特殊教育的主张已被国家教委采纳,写入有关的政策法规中。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外国同行问陈云英,她的工作范围有多大时,她指着中国版图说,超过欧洲、大洋洲任何一个国家的面积。再问她的服务对象有多少时,陈云英粗略地算了一下说,到下个世纪初将有1000万教师接受她的培训。同行们瞠目结舌,惊讶不已。

林毅夫回国后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从事经济研究,在“发展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学”的研究上很有成果,已成为知名的经济学家。最近,他正准备在北京大学建立“发展经济研究中心”,要创造一种研究氛围,为有志做研究的学子提供便利,希望能产生登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台的中国人。

中国有句谚语,“家无妇,屋倒竖”,说明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陈云英在繁忙工作之余,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知道自己完全陷在家务中是不可能的,只有请保姆帮忙。她有一套令人折服的“保姆训练法”,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让保姆把家管起来,两个月就可以代她“当家”。丈夫外出讲学,她出去开会、调查,就将家和两个孩子放心地交给保姆。他们的家庭一直遵循着中国的老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家里需要和外界打交道的事,如装修房子等大的重的活路,就非林毅夫莫属了。他们家的卧室和走廊一直不铺地毯,原因是丈夫有“拖地”的嗜好,陈云英也就只好迁就了。林毅夫非常体贴妻子,每次出差前都要留下足够的钱,并叮嘱陈云英不要太累,要注意休息。如果他走时,妻子、孩子身体或情绪不好,他都非常惦念,要么电话询问,要么快去快回。陈云英常说:“毅夫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丈夫。”有时她总像“痴人”一样地问丈夫:“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像我们一样幸福?”丈夫会说一句“你真会臭美”。有一次她很“正式”地对丈夫说:“我已经老了,你现在有名气,有地位,会不会不要我了?”丈夫“郑重”地说:“糟糠之妻不可弃”。说完夫妻开怀大笑。

种种2008-2-27 09:56 AM
[url]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url]

这个人是林毅夫滴学生,目前貌似就职与美联储,我经常看他滴BLOG。所谓赤贫一族也应该关系金融财经,这样中了大奖才不会盲从,以及患暴富恐惧症。

种种2008-2-27 09:57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突然觉得糖和尚,我们好有趣啊!

thenew2008-3-2 03:38 AM
[quote]这个人是林毅夫滴学生,目前貌似就职与美联储,我经常看他滴BLOG。所谓赤贫一族也应该关系金融财经,这样中了大奖才不会盲从,以及患暴富恐惧症。[/quote]
人渣经济笔记~
我也订阅了~原来他是林毅夫学生啊

[quote]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突然觉得糖和尚,我们好有趣啊![/quote]
对对对对!

misa2008-9-4 09:41 AM
种种说的不错

不囧会死星人2008-9-25 08:25 AM
吖?囧。原来。


查看完整版本: 转一则有趣的消息:世界银行任命林毅夫为首席经济师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